城市五行属什么?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均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统称五行)构成的。这五种物质是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的;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以互相转化。比如木生火是由于木燃烧产生了火,火克金是由于金属在高温状态下可以熔化,水克土是由于水流冲走土壤等等。这就是五行相生的次序。反之就是相克的次序: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是通过阴阳的变化体现出来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最基本元素,气的运动变化表现为上下、左右、内外以及其间的循环往复.阴阳是说明一切事物对立统一及其运动的两种基本状态。阳代表积极、刚健、向外、向上的东西,阴代表消极、柔弱、内向、向下等性质。天地之间各种事物,都包含着阴与阳两个方面,并且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也就是《易经》中所说的“一阴一阳之谓道”。五行学说就是按照木火土金水五者的不同特性而将其划分阴阳,从而进一步解释了五行之间的关系。例如,木具有生发、条达的特性,所以将木归于阳气,而由于水生木,因此又说明了木中有阳的原因;木具有生长、向上、向内等特点,所以又将木分为阳木与阴木,阴木具有滋润、向下的特点,于是有“阴木生阴火”之说;以此类推。
根据五行学说得来,我们便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可以划分为阴阳五行两类属性,而且这两类属性的物体或事象还可以继续细分,直至无穷。 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已经离不开这门学问了。中医理论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它把人体看成是与自然界息息相关的整体;用五行的原理来描述人体的脏腑组织结构,并用五行生克制化的关系来说明机体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如肾属水,心属火,肝属木,脾(胃)属土,肺属金,这样便把人的形体结构与大自然联系起来了。人们利用相生相克的关系来判断疾病的病因,并运用药物或者针灸等方法来调节人体的平衡,最终达到治疗的目的。 在古代的建筑布局上,人们也是按着五行相生的顺序来进行规划设计的。如在宫城的前方设朝,取南方属火,火为离卦之意,主礼;后方设寝殿,取北方属水,水为坎卦之象,主德。在道路的设计上,则遵循了“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原则进行规划的——这也是我们现在仍然在使用的方法之一!此外还有“五行配五方”的原理,即东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金克木)等…… 总之,在中国历史上,从政治到经济乃至我们的衣食住行几乎无处不见五行学说的影子,可见其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影响是多么的巨大深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