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时是几点属什么生肖?
古人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个字。每一时辰包含两个节气,正好一天二十四小时。 十二地支有固定的含义: 子时(23点至1点):夜半; 丑时(1点至3点):鸡鸣; 寅时(3点至5点):平旦、日出; 卯时(5点至7点):日中、日央;
辰时(7点至9点):食时、早饭后; 巳时(9点至11点):隅中; 午时(11点至13点):日中、中午; 未时(13点至15点): 日昳、日跌、日央、下午; 申时(15点至17点):晡时、晚饭后; 酉时(17点至19点):日入、日落; 戌时(19点至21点):黄昏; 亥时(21点至23点):人定、夜晚。 在古代历书中,每一个节气都有“子午逢源”的说法,意思是说,在这一天之中,太阳一直在由南向北移动,且正午时刻的太阳位置总是不变的。人们可以根据太阳的位置判断时间。 在现代天文条件下,从夏至开始,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白昼越来越长,南半球相反。到冬至,太阳直射点到达南回归线,此后,北半球白昼又变得越来越短。冬至之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北上,北半球的白昼继续增长。这种昼夜长短的变化,在中国古代被称为“日长之至,日影短至”,也就是夏至和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