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字五行属什么?
字是文化的载体和重要工具。汉字是表意文字,它既有音又有形、有义,其形、义是联系在一起的。汉字可分为“形声”字和“非形声”字两大类。“非形声”字,也就是会意字和象形字,这类字在《说文解字》中被分为“十部”,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汉字的五材”和“汉字的十种意符”。所谓“五材制字”,也就是说汉字是由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五种文字构造方法制出来的。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假借是用字法。“五材”的说法,源于《文心雕龙·练字篇》“原夫文字之本,初生竹书,龟以象无有,契以纪众物,肇允符契,辞也卒路,三端所由起,生乎图画,本乎书契。故能瞻文字而知旨趣者矣;若夫义训可释,尔雅可观,奇文郁,隐之金三契,虽周览泛观,而下手寡效。”“五材”中又包含“十部”(即“东、西、南、北、中、上、下、木、金、水”),《周礼·春官·保章氏》中即有“四ocos(月)五材,以视其德”的说法,所以古代有家学者,如清人江声(1721~1800年),在《周礼·春官·保章氏注疏》中注道:“‘五材’,谓东、西、南、北、中也。‘四ocos(月)’,谓金、木、水、火。人君立德所当先在四ocos(月)五材也。”但有家学者段玉裁(1735~1815年,清代小学音韵大师)在《说文解字·五经文字·正文》“五材”注中说:“五材,谓山、水、火、土、木也。”这又有不同的说法。
“甲骨文派生字”即由甲骨文派生出来的汉字,包括用甲骨文写成的字和用金文写成的字。甲骨文又称卜辞,是商朝中后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刻划,是商周时代占卜记事的工具,“甲骨文派生字”中所包含的“金石文字”即“钟鼎文”,即刻在铜器上的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