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广州是哪里?
小广州,这个称谓来源于“省城”的俗称。 《礼记·月令》中记载了周代的规定:“仲春之月……命农社之人,出室入室(指不用户外干活而室内劳作),毋伏(指不停止工作而休眠),勤四方,备五田,凡耕,顺木性者,勿扰其根,松土透风,其树旺盛。”可见两千多年前古人就重视春季的农业生产活动。到了唐代,《太平御览》卷三十引《岁时广记》中说:“二月二日为中和节,俗谓春分。《唐书》谓之清和节气。”“前一日,谓之龙抬头。”说明古代在这一天有“踏青”、“挖野菜”等习俗。到了明代,《帝京景物略》中有关于 “三月三” 的记载:“岁暮大寒,民闲则去土室,顿高冈,用消寒之火以烘酒,名‘暖厂’;或作团煮汤,名为‘散冬寒’。冬至后,白昼最长,所谓‘黑赤色,渐长一昼夜’之时,男女至老辈,皆戴楸叶。”文中提到的 “楸叶” 即现在的迎春花。明代的 “三月三” 应该就是如今的 “百花生日” 或 “花朝节”。而清代的《燕京岁时记》中也载有 “三月三日,为百花生日,俗传三月开花者,百花之王也……”可见这一天的习俗和百花有关。
“小广州”可能指的是今天广东的广州或者肇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这两座城市在唐宋时期属于岭南西道,明清又属广南府。而“广南”与“光宗耀祖”的“光”字读音相同,都是“guāng”。“光复旧物”中的“光复”就是“恢复”的意思。“光宗耀祖”则是说使祖先显耀光彩。这两个成语中的“光”都指“照亮”、“发亮”,不过后者更指向荣誉、名声等比较正面的意义。 另外,古时人们将星象分为二十八宿,每宿七星,共一百四十四星。每一宿代表宇宙中一个特定区域的星星,并且用与之对应的七个字命名。其中第七宿叫“张”,也叫“轸宿”,含有“车”字样的还有“斗”、“牛”、“女”。
古代的广东人在观察天文的时候发现,每年农历三月,月亮都会越过“张”或是“轸宿”,由此判断月亮由缺向圆变化。这种变化每个月进行一次,因此形成了“朔”“望”“弦”等概念。用现代的科学观点来看,农历三月时,月球处于地球和人肉眼之间的路径上,因此被光线照亮的一面正好朝向地球,这就是“望”。 而“晦”是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此时月光逐渐暗淡下去,直到下一次“望”出现。所以“晦”与“望”相对,都有“黑暗”之意。
“光宗耀祖”中的“光”就有“明亮”之意,这与“望”相通。这是因为月相的变化受到太阳和地球的影响,而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自转轴始终保持着几乎不变。这就使得地球上的人们看到,每隔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月亮就会“面朝”一次我们所在的方向。 以上只是我对于这个词的一些理解,不当之处,请多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