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每年超发货币多少?
2015年,M0=6.5万亿,GDP=74.49万亿 CPI=203 (数据来源于中经网) 到2018年底,M0=7.55万亿,GDP=91.93万亿(名义增长约10%) CPI=275.5; 三年多的时间,虽然GDP增加了近10万亿元,但M0仅增加了7500亿元,而CPI却翻了接近五倍。 这意味着在2015-2018年间,每100元M0里,只有大约7元的购买力没有贬值,有大约93元的购买力已经贬值,即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平均每年下降幅度约为93/100*100%≈93%。 而同期美国的CPI基本都在低位运行,2015年为1.4%,2018年是2.1%。
假如中国人均GDP达到美国水平并且物价水平和美国相近,那么中国的通胀率应该为0.4%,远低于当下的275.5。 中国央行很不愿意出现大幅通胀的情况,为了防通胀,不得不每次降准或降息都极为谨慎,稍有失控可能就要收紧银根,甚至不惜加息以抑制通涨。 为什么中国的广义货币发行只要稍微扩张,就会被认为是“超发”呢? 因为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目标并不是“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所以从长期来看,我国货币供给是严重不足的,因为我国的财政赤字率和政府杠杆率都比国际上绝大多数国家要高。 如果考虑这些因素,我国的宏观政策和金融体系都要重新进行构建。 这个答案会引发许多问题,这里就不展开了。
近几年,我们国家M2的增长速度维持在12%到20%之间,而对应我们的GDP增速大概是15%到18%之间,而我们的CPI增长速度大概是零到8%之间。而我们知道M2-GDP-CPI是一个很不精确的货币超发的衡量指标,因为这里面有很多假设,例如货币流通速度的假设,所以它是一个很粗线条的衡量指标。
尽管如此,这个粗线条的指标的数值也是相当的大。根据不同的算法,我们的货币增长有30%到40%可能是偏多的。我们这个经济如果用传统的凯恩斯主义的方法来衡量,我们的实际产出应该在12%到13%的情况下,我们每年产出缺口大概是7%左右。如果GDP增长只有13%的话,M2增长19%,CPI增长5%的话,那我们货币增长应该是多了40%。所以从这些指标衡量的话,我们大概每年货币增长超发了30%到40%左右。
货币增长的这些增量最终反映在各种资产价格里面。2009年中国的房地产价格上涨只有5%-7%,但其中新增的城市化率有5%。也就是说,城市化率增长了5%,房价增长了5%到7%,而GDP增速是负增长,通胀率是负增长,所以这种情况下按照传统的房价收入比,房价租金比,房价GDP,人均收入增长应该来看,2009年房价应该是下跌的。也就是说,2009年的新增货币没有反应到房价中,但是新增的货币是30%到40%。也就是说这些货币增长至少有30%到40%,35%左右的增长是增长过多了,但是没有反映到房价的增长里面,也没有反映到其它的消费品价格或工业品价格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