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行分别代表什么?

谷洪超谷洪超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是古人对物质世界的五种基本形态的命名和归类。它并不是指五个元素或五样物质。因为所谓的“五行”,是没有“形”的——它们只是五种不同的状态,而非实物。 水 ,不是液体。火,不是气体。土,不是灰尘……金木水火土,就是自然界最本质的五种属性,而自然界的一切都可以归为这五种属性之中。

金——金指的是坚硬、锋利之类的东西。我们说一棵树“挺拔如钢”,形容它的硬度接近金属;说一棵树“柔韧多姿”,表示它可以随意变形却不会折断(韧)。我们身上有一层又厚又硬的角质——皮肤,保护着里面的肌肉组织(韧),不致被外力轻易毁坏(坚)。 木 —— 木有生命,会生长,会变化。但它也有限制,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内从低到高向上生长,其生长必须有大地的支撑(固)。如果离开了大地,树木就会枯萎(枯)。

火 —— 火是一种能量,它可以在无形的空间任意游走(炎上),也可以积聚起来高温燃烧(炎下)。所以火有向上的特点(炎上),也有向下的特点(炎下)。 但火是有限度的,超过一定的限度它会熄灭(消亡)——这就是“水克火”的原理:火势太旺,需要水的克制才能维持平衡。

土 —土是无形的,但它是有量的。这个量就是“五”,也就是生数与成数的总和。所以《易经》中“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其中的“四十九”实际上就是土的性质:它包含两个十,两个一,而这两个二相加等于四,两个一相加也是四。这里的“四”即代表了“土”。所以孔子在解释《周易·乾卦·文言》时才会说:“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九,则一不用矣。夫何故?曰:数中有象,象中有数。”这里的“象”就是六十四卦的图形,也就是阴阳变化的景象——“象”其实就是“阴阳”的变化过程。

而“数”在这里其实就代表了阴阳变化的次数,一次阴一次阳叫做“一划”,所以“五”就是“三划”,也就是阴阳性质循环往复三次。土就是阴阳两次相对而互生的性质。 《说文解字》中说得很清楚:“凡气土形,皆谓之‘士’。”

谌瑜谌瑜优质答主

金属,古人把金当做五材的总称,包括金属和矿物在内的一切固态自然物都属于“金”的范畴。火为金属提供能源,水为金属提供介质,使其生成;金和木在相克相生中为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互为能源、互为补充的关系。

木,在这里包括所有的植物在内。古人对于木的理解是以树木为主,因为树木是体量最大和最实用的植物。木在五材中最为重要也最易得到和使用。在古代,木器是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广泛也最便利的工具和设备,木性被古人赋予了生命和德行的象征,是“仁义”思想的具体体现。

水,是自然界中容易得到和利用的资源。在人类诞生和成长的初始阶段,水源决定了物种生存繁衍和种族繁衍、发展的地理条件和生活条件。水的习性为善下和从旁,其本德为柔顺。但是水性却具备了无孔不入和遇阻必越的品质,其势大无边。善下和大无边的双重属性,是水在五行为天道的自然秉性和为人道的处世原则的双重德性,善下而大无边的水是仁者和大德者的象征。

火,包括各种热源和各种形式的热能,比如太阳、地热,都是包含在“火”这一范畴内。火的属性为“炎热、明亮、向上、燃烧”等等,因此被赋予了光明、上升、刚强、热烈的德行。

土,包括山岳、岩石、矿藏、土壤、灰尘、砂砾、石墨等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固体矿产、岩石等,是五材中人类利用最少,但体量和质量属性最丰富的元素。土是植物生长发育的承载和介质,也是木的源头。在五材中木、水、火被土所承载,土是木、水、火三者的本源。木、水、火的繁盛,也构成了土的繁荣。土是山地、平原等大地的承载,是人类建筑、耕种、运输的资源。是大地之母的象征。由于土的特殊性,因此在五行中被归位中央。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