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些外资药品?
目前在中国市场,共有38046个药品注册批件在有效期内,其中12597个为进口药品(含国产原料药),占33%; 2009年-2016年间共批准药品申请案件数48335件,进口药品为12383件,占比25%。 从近十年的数据可以看出,进口药品的数量维持在较高水平且占比较大,2016年更是达到了33%。这些数字说明,尽管“药价贵”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但我国医药行业开放、合作、共赢的格局正在形成。越来越多的跨国制药企业看好中国市场,不断有新的药品和新技术进入我国,推动着中国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但必须指出的是,虽然这些数字显示了医药行业对外开放带来的利好局面,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进口药品中,有不少产品是原研药品专利到期后仿制而来的,也有部分药品是原研药品专利到期前国内厂家申报上市的。可以说,国内企业的“专利”意识正在加强,对国外技术壁垒的打破也在逐步进行当中。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许多政策鼓励和引导生物医药领域创新和产业化,从战略层面上制定了支持生物产业发展的方针和政策,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创造优良的环境。 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提出加快药品上市流程。2016年初,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工作的意见》,再次明确提到要加快新药上市,同时加大专利相关制度的执行力度。
在中国,有很多外资药品进入市场,这些药品来自世界各地,包括美国、欧洲、日本等地区。这些外资药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单抗药物:这类药物作为一种生物制剂,用于治疗各种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例如:赫赛汀(herceptin,用于赫赛汀治宫颈癌)、美罗华(rituxan,用于治疗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
2. 抗生素: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抵抗细菌感染。例如:佐罗隆(zolendronic acid,用于治疗高钙血症)、万古霉素(vancomycin,用于治疗糖肽类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等。
3. 心血管药物:这类药物用于治疗心血管系统的相关疾病。例如:阿司匹林(aspirin,用于抗血小板治疗)、贝特类(fibrates,降低胆固醇和血脂)等。
4. 精神疾病药物:这类药物用于治疗精神疾病和相关症状。例如:左洛复(ssri,用于治疗抑郁症和焦虑症)、利他林(amphuse,中枢兴奋药,用于治疗多动症)等。
5. 感冒药和止咳药:这类药物用于治疗感冒症状和止咳。例如:泰诺(tamiflu,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流感)、罗红霉素(azithromycin,抗菌药物,用于治疗感冒症状)等。
6. 糖尿病药物:这类药物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例如:胰岛素(insulin,降血糖药物)、汉密尔顿(metformin,口服降血糖药物)等。
这些外资药品在中国市场上的出现,为广大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有助于提高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然而,企业在中国的审批和准入过程中,需要遵循严格的法规和程序,以确保药品的安全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