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是真的吗?
五行起源很早,《尚书.洪范》的五行思想代表了先民朴素的自然观。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一种哲学思想,是对世界的构成以及构成世界各种事物之间关系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思考和总结。
五行学说认为,木、火、土、金、水是构成世界万物的五种元素,五行之间相生相制约,保持着动态的平衡,并推动事物的发展变化。五行制约关系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的相生关系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生相克的运动变化构成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五行学说认为,木、火、土、金、水不仅表示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而且是对这些事物功能和作用的抽象,是事物属性的五个方面的标帜,即代表了五类物质及其运动变化。这种朴素的唯物主义及辩证思想推动了中医学的发展并长期作为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同时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诊病和用药指导中。
中医学中人体的五脏与五行的关系是:木属肝,火属心,土属脾,金属肺,水属肾。当疾病来临时,往往在五脏中互相传递,其传递规律符合五行相生的规律、其对抗规律符合五行相克的规律。了解五行规律,在一定程度上能指导人们及时防范疾病的侵害。在五行的相生规律中,火生土、土生金,心和肺的关系极为密切。如果肺部病变,必须从调理心部开始入手;同样,心病了,一般要从调理肺部开始入手。肝与肺在五行相克规律中相互制约,相互平衡,一方出现病变,另一方必定受到影响。因此,木病传肺,治肺不如治肝;肺病传肝,治肝不如治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