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学生心理健康?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给心理健康下了一个新的定义:“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能够很好地适应环境,具有生命的活力,并且能充分发挥其身体和精神上的潜能”。 据此,可将其细化为以下五个方面:
1.智力正常,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2.情绪稳定,心情愉悦;
3.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
4.有正确的自我观念;
5.善于调节和控制情绪。 有专家认为,上述标准过于宏观,不易掌握,建议从以下几个具体指标来衡量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1、是否具有强烈的自信心,有无自卑感或恐惧感;
2、能否客观评价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是否存在人际交流的困难(如孤傲、合群);
3、对学习及所从事的活动能否保持浓厚的兴趣并投入热情,是否存在学习困难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烦恼;
4、是否有理想和抱负,有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否存在缺乏毅力和恒心,自暴自弃等不良心态;
5、是否经常焦虑不安,害怕挫折,担心自己的未来,是否有过激行为来缓解焦虑;
6、在遇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是否会自我谅解和疏导压力,是否会自暴自弃、一蹶不振;
7、在对待异性及异性的交往上是否存在过分紧张、拘谨和不安全的感觉,有无早恋等问题;
8、是否拥有良好的睡眠习惯,是否经常熬夜,睡眠质量好不好等。 当然,心理健康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而有所变化。需要针对不同的对象,确定其具体的心理卫生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