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后哪年润月?
阳历闰年,是指能被4整除的年份,如1680、1780... 农历闰年是按“干支纪年法”,即以60组天干地支相配,组合成60个干支纪年。 每10天为一个节气,365天为一年。 为了协调闰月和二十四节气的关系,农历设置了“置闰规则”; 而“置闰规则”又和农历中月亮的“朔望月”有关。
每月第一个星期一是上弦日(月球由西往东运行的一个周期); 每月最后一个星期一是下弦日(月球由东往西运行的一个周期); 朔日在每月初一(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时,我们看不到月球); 上弦月和下弦月的天数有对应的关系——上弦月(初三到初七)的天数加上下一个朔日的天数等于下弦月(十五到二十)的天数。
例如农历九月十八下弦月,那么农历九月初三的上弦月就是八月二十三! 而在农历十月十五,正好出现一个“双日”,这一天的前后都是单数日子(单数为阳,代表太阳;双数为阴,代表月亮),符合“阴阳相合”的天文现象。于是这个日子被定为“农历的冬至”,也就是冬季的开始。
由于二十四节气是按阳历推出,而每个气在农历中存在的日期并不相同,因此每年冬至所在的农历月份都不一样。但冬至后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周而复始,到了春分,白天和夜晚的时间才完全一样。
而农历十二月有两个“冬至”,要“隔一段时间”才出现一次“阴阳合月”的“冬至”。 这是由于“置闰规则”——闰月的设置必须保证农历年末最后几天是“阴阳合月”——即最后一个星期一是上弦月或下弦月。
当遇到农历十二月有两个冬至的时候,“阴阳合月”出现的日期就“需要提前”或者“推后”一整个农历月份。这样最终农历十二月就能保证“末几天天黑时间大致相当”,符合“阴阳合月”的“冬至”标准。 所以说,2017年后的某一年会出现闰月是在2019年和2020年间,具体是哪个月要看当时的“置闰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