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按照农历还是立春?
按古代农历节气划分,寅虎年和卯兔年是从立春节气开始,直到下一春分节气的。比如2013年到2014年就是寅虎年。 这是传统农历的年份概念。 但是现代社会已经基本都用公历(阳历)作为日常计时标准了,因此阴历就显得非常陌生,很难被普及和应用。
于是我国科学家就在1970年代发明了一种“阴阳合历”,也就是在农历的基础上融合了公历的特点——每年首尾各加一个闰月,使每年的第一个月初一(元旦)基本上都在公历1月份,从而保证了农历新年(春节)基本发生在公历1月份。 这种阴阳合历,农历里的节气完全不变,但把每个月的天数作了调整。以冬至为例:过去农历冬天天数最多的是19天,从冬至开始计算,每5天为一单元,到下一个冬至前一天为止,共6个节气,而现在的冬至是30天,这样一年就多了30天左右。所以现在的农历比过去的农历每年大约多两个月。 多出来的时间都要添加到月末,每月就多一天,加上闰月的,就有可能是双月,这样就使每年的第一个月中元节(上元节,元宵节)基本都能安排在公历的二月份,而最后一个月则常常出现在公历的十一月或十二月。
这样既能保证农历新年(春节)基本在公历的一二月间,又能保留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还兼顾到了公历中的元旦和中元节。可谓是一举三得。 这个新历法于1980年代开始使用并沿用至今。这也是现在大家都习惯把农历初一看成公历一月份的真正原因。 但这样修改也是有所取舍的:它放弃了农历节气与公历月份的自然对应关系,使二者分离;而且,因为闰月总是加在最后,使得农历中每月初一的时间总是在变化,而十五的月亮却基本上是由朔望确定的,这样一来,“几时逢秋半,今宵恰又明。”(张九龄《中秋月》)这样的佳句也就只能留在记忆中的古时了…… 不过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这种牺牲自然规律为人类利益服务的做法也没什么不好,况且现在社会活动基本都以公历为准,这种融合也使得农历更加实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