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啊是什么生肖?
《诗经》中“如彼雨雪,先集维霰”,意思是说雪花是片状雪花,而霰是颗粒状的雪。现代科学证明,雪花属于六边形冰晶体,而粒状雪是雪粒,属固态降水形态之一。我国古代对粒状雪的观测记录远比雪花更为完整。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小石潭记》中有这样的描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说明我国早在1300多年前就对粒状雪的特征、形状和运动规律进行了准确描述。 而关于雪花的形状和形成过程,最完整的记载则见于明代学者徐光启所著的《农政全书》:“大雪纷飞,琼枝玉叶,山川河流,一片白雪。雪之为物,造化之妙,清虚秀异,真所谓洁冷至净者也……盖其初本细屑,逐旋积聚而成。自空而下,势莫能止。风搅水激,自然律动。”
事实上,无论是雪花还是粒状雪,它们的形成都有水的参与。古人将这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纳入五行之中进行解释。他们认为水属性为阴,冬季的水凝成冰雪,便是阴气盛行的结果。而金属性为阳,夏季的水蒸气凝结成水珠,便是阳气旺盛的象征。在阴阳观念的影响下,人们便认为冬天应该下雪,而夏天雨水多。 但是,这种基于五行理论的四季天气划分方法并没有考虑到实际气温对水汽含量的影响。当温度低于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可能凝结形成固体降雨,而在高于0℃的时候,空气又可能直接形成降水分层流。因此这种方法并不能很好地解释所有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 但这种方法却为后世道教养生家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在他们构建的仙界图景中,天庭是瑶池聚仙之处,大地是被神仙踩出的玄圃,人间则是散落在四大洲上的洞天福地。在《云笈七笺》中,道士们将世界分成上、中、下三部,认为“上界五雷宫有五岳四渎诸仙宫,中界有神州地祗,下界水府幽冥。”也就是说,人间的中土世界被道家视为天地之中的中心区域。 在这个以中国为中心的大框架里,东方为太阳升起之地,属青龙管辖;西方日没之处,由白虎主宰;北方玄武居中,南方朱雀在前方护卫,东南巽位上有勾陈大帝负责镇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