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字五行属什么寓意?
“聖”字在五行里属金,因为“聖”字是由“耳”和“聖”组成的。而“耳”的五行属金;同时由于“耳”有“门”字形结构,因此其五行属水。 “聖”字的本意是听得很清楚的意思,由此引申出“通晓”“不愚”等意思。人在听到一些事情之后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便是由这个“聖”字决定的。 另外,在古代“聖”字还是帝王的代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显示自己高贵,就把自己的名字改成秦始皇,意思是“皇上的圣人”。刘邦建立汉朝后给自己起名刘恒,意为“承受皇位的圣人”。唐朝开国皇帝李虎建立功业后被北周封为唐国公,他的孙子李世民建立了大唐帝国,于是李姓家族以“唐”字为名,自称“大唐天子”或“大圣大唐”。可见,“聖”字的寓意与帝皇有着密切的联系。 而“仕”则是“聖”字的一个别意。汉代学者王懿荣首先发现甲骨文中有“仕”字,并确定读音为shì。此后,大量出土的战国竹简证实了“仕”的出现要远远早于“聖”。而且从字形上看,“仕”的古文字形与“士”颇为相似,很可能“仕”“士”同源。
关于“士”“仕”二字,《说文解字》有这样的解释:“士,事也。”也就是说,“士”就是做事的人。而“仕”则指的是有能力去做某事的人群,即“士”当中擅长做事的那一部分人。所以孔子说“有志于学”(《论语•泰伯》),这里所说的“志于学”其实就是“做学问”的意思,也就是“仕”。换句话说,只有“士”才可能有“仕”的可能,因此古人常说“‘士’不可不‘仕’(必须去做官)”。 “仕”字的含义比“聖”的字义更为宽广,它囊括了所有的社会人群。只不过这些人在做事的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伦理规范,否则就会失去“仕”的地位。孔子认为,一个君子如果无法得到君主的信任,那么他就要努力让自己被人民信任和爱戴,因此他说“众,可以仗矣”(《史记•孔子世家》)。在这里,“众”指的就是大众、百姓。古人在强调“仕”时往往将其与“德”字相连,如“以德仕君”、“以德行仁”;而强调“聖”时多和它后面的字组合在一起,如“聖人之德”、“大聖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