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属于五行属什么?
《黄帝内经》指出,一切生命、机能活动都离不开气的作用,认为“气”是构成人体及维持人体的根本。并且提出人生天地之间,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人在中间,只有阴阳平衡才能长寿健康。 古人把天地间的这阴阳之气,借用来比喻人体内的阴阳血气,并认为这些精气充满全身,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状态,从而健康长寿。
同时,古人还认识到,自然界有清风明月等清静无为之物,它们不劳而居,就能长久存在;反观人类,要劳作才能获得衣食,否则就会饥寒交迫,这就是人与万物不同的命运,因为人是高级动物,具有思维,所以要劳动,要为社会做贡献才能得到社会的回报。 这种观念在古代影响很大,至今仍有遗风。古人在研究药物的时候就把药物分成动风(植物)和静气(矿物)两大类,其中静气的类药物又被称作“无机药物”或“金属药品”。因为这类药物的药力稳定,久服不走气,不会伤阳气。如现在常用的补铁制剂——硫酸亚铁片,就是典型的静气类药物。 古人还把药物分为补气、补血、活血等类型,其中补气类药物主要是由动物药组成的营养滋补品,长期服用可增强人体内正气,提高抗病能力。 在养生学中还有“形实气虚”的学说,即形体肥胖的人往往体内元气不足,而瘦人多火气大,易冲动,其实这也是气虚的症状之一。还有“形虚气虚”的理论,是说如果身体太过消瘦,那也是气虚所致,需要进补。 至于为什么要补气和怎么补中,《内经》早就指出了原因和方法——“劳者温之”“损者益之”“热因热用”“寒因寒用”,也就是根据“劳”、“损”的不同,采用“热”、“寒”的治疗方法来达到“温”与“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