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有四行还是五行?

上官巧上官巧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五音”、“六律”,其实是中国古代对于音乐的泛称——音乐是统管所有乐器的总称。因为古人发现吹奏的乐器多发出“呜”的声音,所以这些乐器被称为“金”;打击乐的鼓等发出“咚”的声音,因此归入“木”部;弦乐发声多为“咪”“嗦”,故归入“水”部;而像笙、箫一类吹管乐器,则发音为“哇”,于是归入了“火”部。这样,“五行”就包括了五种声音,而“五声”则是包含了五种乐器的五个音域。

后来,人们又发现在乐器中有的能奏出高低两个声音(如二胡),有的能奏出三个(如三弦)甚至四个声(如四胡)音,于是就进一步把五音发展成七音,又把七音归纳为十二个音阶,这就是现在的“大小调式”。至于这十二个音是怎么来的,这里就不啰嗦了(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自己去查查“八度时空”和“全音半音”的概念)…… 总之呢,不管是五音还是七音或者十二音,它们都是按高低顺序排列的,每一个音都代表着一定长度的时间,而且每个音都不重复。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如果两个音之间相差半个音,那么它们之间距离的时间必然是相等的,但问题在于,半个音实际上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它无法表示具体的时间长度),也就是说,半个音实际上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罢了。五音或者七音虽然可以精确地表示时间长度,但却缺乏灵活性,不能适应众多的乐曲需要。

后来的人们终于发现了这个道理,于是他们就想出一个折中的办法:在乐器上不再区分“金、木、水、火”,而是将乐器统称为“土”,而将人发出的音准统一归于“中”。这样,一个以“五音”或“七音”为基础的“五行俱全”的乐器系统就有了——“金木水火土”与“土中五音七音”相互对应,而“五音”或“七音”不变的前提下,每个音都可以在一个固定的“宫”里自由移动,从而形成更多的新的读音,以满足不同乐曲的需要。

裴水来裴水来优质答主

这个问题好,我也有点好奇答案 查了半天资料没找到具体哪本书或文章里有记载,不过可以讲讲我的猜想 根据传统理论的“金木水火土”五行的说法和戏曲中角色的性别以及生旦净末丑这五个行当来推测,应该是这样的: 生代表阳刚(男),所以是“火”; 旦代表阴柔(女),所以是“水”; 净扮演的男子角色偏阳刚,所以就是金; 末扮演的女子角色偏阴柔,所以是木; 丑扮演的角色比较中庸,就按他本来的色彩来看,黄色属土; 大花脸和大老黑之类也分得清阴阳,一般也是以颜色判断,比如黑色属水,白色属金。 但我觉得这种理论可能不适用于某些地方剧种的演出,特别是一些南方戏剧、曲艺等。因为这些地方戏很多是以表现女性为主,如越剧《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白蛇传》中的白素贞,京剧《穆桂英挂帅》等等。这些剧中,如果从阴阳的角度看的话,应该把她们算作水,但实际上她们的扮相明显是偏金的。而一些表现男性为主的剧目又常常用丑行去扮,但实际演起来效果并不好,这时就要考虑以其他色来代替。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