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越梅有什么作用?

蒋万财蒋万财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莫唱当年《阳关曲》,伤离念远增相思” 这是北宋大文豪苏轼所作的《鹧鸪天·送友人》的上阕,写他好友王巩南归时旅途寂寞,想听人弹琴以解忧愁的心情。 下阕则说,最好不弹此曲,怕的是自己情怀容易激动,如吴刚捧出桂花酒给西王母喝,而西王母却是寂寞清冷的月宫中,只有一块方形的石头,哪能承受得下这满腹的忧伤!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中的那块石头,也就是方形的影子,好像一个孤独的人喝着酒,旁边只有一明一暗两个影子相伴。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人在月中天明的美好时光里轻歌曼舞,这景象该多么像在凡间的生活啊!所以最后一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希望我的亲朋好友健康长寿,哪怕相隔再遥远,能够分享到月亮的光辉与美好。

这首词写得情意缠绵而又潇洒俊逸、明朗乐观,读来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词人超脱旷达的个性在艺术上的鲜明体现。 另外,苏轼还有一首《点绛唇·中秋》也是脍炙人口的作品: 新雨初霁,满月当空。 如此良辰美景,可惜年年到此,总是不能久赏。 人圆月圆,佳期难逢。 在这霜风凄紧、夜凉如水的中秋佳节,我独自在他乡的客舍里凭栏闲看。 “欲问知音何处?唯广寒殿月。”我想请教一下,这世间有没有明白自己的人呢?恐怕只有那高高在上的月亮和宫殿里的嫦娥,可以理解我此时此刻惆怅孤寂的心情吧? 整首词意境空阔高远,情真意切,婉转低回,余韵无穷。 这两首词都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至十一年间的中秋节,当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这两个中秋都是农历八月十五,既同属“仲秋”,又恰好在“七夕”之后不久。这一年的中秋节也称为“追节”。 “追节”就是追补节日的意思。宋朝规定每月的初一和十五要举行祭典;如果碰到节气不在月初或月末的时候,就“移节”,把节期移到当月另找一个日子过。因为闰月的情况比较特殊,所以没有把闰月的节日提前过的习惯。

不过苏轼在此前一年的十二月就已经写下一首名为《中秋月》的诗: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长如此,明月明年何处看。 上阕描写月夜的天际景色,清冷静谧,皓月当空。下阕转换角度,由天上写到人间,抒发了作者人生短暂、光阴无限的感慨。全词意境开阔,感情真挚,韵味深长。 “明月今年何处看?”其实就是在感叹人生聚少离多,世事无常。“此生此夜短如此”“何处看明月”中的“此身”“今夜”和“何处”皆指人世羁旅生活,可见他是借赏月之时表达内心惆怅之感。 不过,这种感伤之情并没有影响他对明月的爱恋之意。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月与君长。”——只有今天晚上,天上的月亮和我的心上人都是最美好的,我希望我们能长相厮守,共享团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