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石对人体有何作用?
在古书中,对“磁”或“磁石”的记载不少。 《礼记》中有“冕而前旒(siu),所以垂貌;冕而前笄(ji),所以警冠也”之句注曰:“古时君士所服之冕,其旒为玉制。玉,石之美者……”又据宋代苏颂的《本草图经·卷第十七·金石部·玉石》载:“磁石,生于东海,属水,至坚至黑。《礼》所谓‘玉,石之美者’是也……今人所用者皆磨去棱角,微红而暗色,故谓之黑磁石。”这里所谓的“黑磁石”即是现今所说的天然磁石(Manganese Ore Magnesia),亦称“软锰矿”(Pseudovanadium oxide)。
《本草纲目》中载有关于磁石的药性考证:“按《礼记》言‘冕而前旒,所以垂脸’、‘冕而前笄,所以警戒’,则此物(指磁石)能下行直彻,使人警醒,其性走泄可知。”“能散诸经血脉中之风邪,逐一切草木石药中毒,消瘀血,补损益精。”并引述宋代医家钱乙(1036~1113年)的话:“治头风旋晕,其性缓善驱风,不耗气,为镇心定风要药。” 明代李时珍认为,古人之所以用磁石治病,主要是用它去除风湿。他解释说:“世医但知磁石能明目,不知其能除风湿,疗痹疾,开窍明目,退翳膜,收涎止渴,治惊痫,除疮毒,解鼠毒药。”他对磁石的药理作用做了如下归纳:“咸,冷,无毒。” “入肝、肾经。” “止喘嗽,消水肿,破积块,明目,消翳膜,收涎止渴,主小儿惊风,疗癫病,杀虫,解毒。” 以上论述主要来自于历代中医药典籍对于磁石药用的肯定和总结。现代药学研究对磁石的作用机制和药理活性也有了新的发现。 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科学家发现磁场能够显著降低动物血液中乳酸的含量[7],推测可能是通过改善血液流动,从而减少组织损伤、增强代谢能力、加速恢复进程。
1981年,Kumar等[8]首次证明了磁场可以明显抑制大鼠肾上腺素的氧化酶活性,阻止肾上腺素被氧化,进而保护心肌细胞。2001年,Sugiyama等[9]进一步证实了磁场可通过影响抗氧化酶系统,起到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的作用。
近年来,有关磁石治疗疾病的临床科研报道也越来越多。这些研究多集中在神经系统疾病如眩晕、失眠、血管性头痛等,以及肌炎和肌营养不良等方面,证明磁石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参考文献
(1.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北京 100700;2.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
王麟鹏,马融,陈艳杰,等.磁石药理学研究的现状及展望[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16):185-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