胏字五行属什么?
“胏”,拼音zǐ ,部首肉,总笔画13画,五行为阴金。 《说文解字》中解释为 “胏,脯也。从肉,卑声。”意为带有骨头的熟肉。 清代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中提到:“今俗别作胾。”“胾”读音同“次”。《广韵·去声·紫韵》中提到“胾,切肉。”
“胏”在古代还指祭祀用的牛肉。《礼记·月令》中记载:“仲春之月……乃修祀典,换血祭,割牷牲,体用犊。”其中的“割牷牲”说的就是分割祭祀用的带有骨的整头猪(或牛)。
“胏”引申指有骨头的肉、有肉的骨头。唐代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中有提到“其土则丘壑峻险,石鳞鳞皆脊;其木则森耸挺拔,枝柯郁葱。其中禽兽皆腥臊獠齧之士。而土地山泽之大概,虽无花实繁香,而有鸟兽昆虫之所生,足以填腹充肠。”其中“石鳞鳞皆脊”中的“鳞鳞”就是指石头上有像鱼鳞似的形状。
另明代屠本畯所著《闽中海错疏·鱼类·鲟尾》中也提及这种鱼“骨似带鱼,刺硬色赤,中杂黑点。肉可脍炙。”这里的“刺硬色赤”即是形容鱼骨的颜色红中带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