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汉堡地板如何?

国淑宏国淑宏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上海,人们总是习惯把德式建筑中的“H”翻译成“汉堡”。 这是因为,19世纪后期,德国建筑设计师们在建筑圈盛行。从上海滩的汇丰银行、旧法租界公董局大楼到江浦公园的德国领事馆、静安区的中正体育场,许多老上海的标志性建筑都出自德国建筑师之手;而它们采用的装饰工艺中,尤以“汉堡包”式的吊顶最受注目。 所谓“汉堡包”式的吊顶,即是在天花板上饰以大小相同的方盒,再在方盒之间穿插线条加以连接,形成类似汉堡包的结构。这种样式被当时的上海人叫作“拉毛粉线”。

我曾经在一本关于旧中国建筑的书中见过这样的描述:“……至于结构部分,则多为轻钢龙骨或木筋混水泥结构,外饰面粉刷,局部贴瓷砖。天花板上多作‘拉毛粉线’图案……” 之所以称这种构造为“轻钢结构”,是因为它实际上是用钢架作为房子主要的承重结构。

现在回到问题本身。题主似乎主要关心的是这种老建筑的保养维护问题。那么,就我所知,现在上海对这类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工艺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种是原样保护,即在尽量不破坏建筑物外观的前提下进行修复。如果楼内有居民住户,还须征得他们的同意。 这种方式适用于文物建筑和需要保留的历史建筑。

第二种是置换改造。它是将建筑内的居住者迁移出去,然后在内部做各种改造,如加设楼梯、改通道等。 这种方法相对比较温和,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采用。它的代价就是会破坏原来建筑物的风貌以及原有的功能布局。

第三种则是彻底翻新,这是最“霸道”的方法,通常用于一般的旧建筑。 在这些方法中,换掉“汉堡包”一样的吊顶应该算是比较“温和”的了。毕竟那只是装饰层面的东西。更为“狠”一些的,可能会将内墙外的粉刷全部剥落,露出内部的砖墙(这会让一些读者感到难受)。但比起拆掉整个房间的墙体,这已经算很“温柔”了。 所以,如果你看到某幢老建筑的外立面保存得比较好,里面却破烂不堪,不用觉得奇怪。也许它曾经接受过各种各样的煎熬——来自外界的和自寻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