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演员有哪些?
《史记》中关于韩信的记载,主要出现在《淮阴侯列传》和《留候世家》里,这两篇文字是比较完整的,其他如《高祖本记》、《刘邦异同录》等也有零星记载。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关于韩信最早的形象,就是见于上述这些文本的形象了。 由于司马迁作《史记》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所以他虽然取材于战国以来的各种史料(包括秦汉时的遗闻轶事),但做了很多整理和考证的工作,所记载的内容大多是有据可循的。
在司马迁那个时代,人们受传统经学观念的影响,相信“文王拘而演周易,孔子厄而著春秋”(《太史公自序》),所谓“故述往事,思来者”(《太史公自序》引屈原语),注重历史的教训与意义。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都可能隐藏着重要的信息。
例如《留候世家》中记载张良在博浪沙行刺秦始皇未遂之后,“亡匿下邳”,《淮阴侯列传》中说韩信在下邳时“常从人寄食”;这里“寄食”或“寄寓”的意思可能并不是指靠别人接济生活,而是指住在别人家,吃别人的饭——这种表述很能引起后人联想,因为“寄食”又常常用来形容无处落脚、四处流浪的人。所以刘邦打了胜仗返回关中后,看到萧何推荐的上党太守耿弇,就责问他为什么不来见自己,对耿弇来说这似乎有些冤枉,因为他是跟着刘秀起兵反汉的,现在天下已定,他当然希望得到论功行赏,然而却遭到了萧何的“辜负”——尽管萧何的解释是好的,说是担心耿弇功劳太大难以控制。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项羽身上。司马迁说项庄在鸿门宴上舞剑是想刺杀刘邦,项伯为了救刘邦,就当着张良的面,把项庄拨剑的动作化解了,在这里项伯显然是充当了保护刘邦的角色,然而《楚汉春秋》却记载此事的本意在于项伯想将刘邦“孤之于外,使项庄不得下手”(《史记·樊郦滕灌列传》引此文)。也就是说,项伯此举其实是维护了刘邦的地位,正像萧何劝刘邦封韩信为齐王、让彭越继续统率水军一样,都是有实权的大诸侯,并没有被“架空”。 基于这样的历史叙述,我们自然就可以推测出这样一条线索:刘邦当汉王后,先拿萧何开刀,因为他是丞相,掌握着大权;刘邦死后,吕雉专权,诛杀功臣,重点也是对付跟刘邦一起打天下的三杰(还有张良早已死了,算是安全了);吕雉死后,刘邦的其他儿子开始互相攻伐,刘盈即位后,曹参接任丞相,萧何退居二线,安心当个相国,最后含笑九泉,保全家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