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和几画五行?

仲孙雯梓仲孙雯梓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小时候经常听大人说起,比如谁名字起得比较亏呀、谁名字起得好呀之类的话题。他们谈论的这些名字都是《康熙字典》里边的字,而且用的都是繁体!因此我想弄清楚的是,在康熙年间,人们是怎么查汉字的笔画的(简体字刚出现不久)?是按简体字还是繁体字查?还是两种都查?如果两种都查的话,是在同一个地方查吗? 为此我还专门去翻了《康熙字典》(旧版)。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部首检字”法部分,这里边确实分得很细,有“子部”、“水部”等,不过我们现代人使用汉字,一般都是整个字一起认,所以这种部首检字法已经不太适合了;接着我又看了“检字表”,这里边是按照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的,很便捷。但问题是,它只有繁体的检字表,没有简体的检字表。 我还在《康熙字典》中找到了“难字索引”,里边是对所有字进行排序的一个功能列表,很有现代计算机的特点,不过它是按照部首来排列的,仍然不太好用。 在查阅了大量资料以后,我发现康熙朝的文人其实是有简体字写的,比如郑板桥的书法作品中就有很多简体字,只是当时并不流行。而康熙皇帝自己写的文字,应该是简繁混用的,因为清皇室是满人,说满语写满文,而满语与汉语言是完全不同语系的,他们的简体字完全是另外一套体系,与我们现在的简体字没有任何关系。

当时的文人是不会用我们现在使用的简化字写春联或给小孩起名用的。因为他们认为这样不“正统”。 而民间呢,肯定是使用简化字,因为官方是不鼓励的,但民间又有实用需求,于是古人想出了许多办法,比如在繁体字的基础上进行简化,或者用形声字加注拼音来标音等等。 但《康熙字典》不同,这部字典是官方修撰的字典,严格来说应该叫《雍正字典》,因为他是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编撰的。

柯怡珈柯怡珈优质答主

《康熙字典》是我国第一部用部首法编排的汉字辞典。清康熙年间陈廷敬等30余位著名文士编撰。字典沿用明代梅膺祚《字汇》的214个部首,把所收的四万七千多个字分别隶属到这些部首下。书成于清雍正六年 (公元1728年),以木活字排印。

《康熙字典》的名称,是因康熙皇帝钦定编撰而得名,康熙并没有亲自撰写字典。“康熙字典”是《康熙字典》的简称,而不是说字典是康熙写的。

康熙字典笔画的算法,是以《康熙字典》为依据:

1、计算笔画时独体字(即非会意字、非形声字)以笔画数目为准,合成字(即会意字、形声字)的总笔画应是合成字中独体字笔画数之和。

2、横、竖、提、点、撇的笔画按笔迹计算,折笔不计算。

3、有些字的笔形变异其笔画总数不变,例如“长”字省去了最后一笔捺。

4、有些字的构造简化其笔画总数不变,例如“专”字用“又”字代替。

5、在计算总笔画数时,按汉字在《康熙字典》的构造计算笔画,例如“赵”字为“走”字部首,“走”字在《康熙字典》中是一个合成字(“土”、“在”两字合成),则赵字的总笔划数为7+5+9=21画,而并非字典中所标明的19画。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