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没有孤胆英雄?
因为,在中国,一切事情都必须有人牵头,没有人带头就没人跟着动手。这跟中国社会的传统有关。 比如说计划生育,当时国家人口确实太多了,应该控制人口增长,但是靠强制手段让每个公民只生一个太困难了(毕竟过去贫穷,好多人生好几个的情况也很多),于是就制定了一系列的奖励政策鼓励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好,生得多有奖励,生得少也有奖励;反之,如果不生或者生的太少也要惩罚——多生的人家奖励的钱会更多。这样就把这个事情给搞定了。大家都乐呵呵的按照这个政策去执行,因为怎么着都是奖多了,只有傻子才不领情。
再比如说环保问题,现在雾霾这么大,大家天天嚷着要保护环境,然而真的落实到行动上的时候就没有那么积极了——我天天开车,是不是我要比那些骑自行车的人更有罪过?我天天坐办公室,是不是我的污染排放要比那些开饭店和工厂的人危害更大?——于是乎大家相互指责,却不愿也不愿主动去改变。如果每个人都主动去做些什么,雾霾肯定能好很多。但是这个“每人都做一点点”就太难了,于是只好让政府这个“大肚汉”出面,全部负责起来,让大家各归其位,各自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
回到这个问题上来,孤胆英雄之所以不存在是因为,首先需要一个人站出来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并且率先执行,在这个人没有成为大众偶像之前,他是很难得到支持的,而一旦他失败了,他就会被唾沫星子淹死;其次,如果没有一个核心来领导这个行动的开展,这个行动必然不会取得什么成果——就像计划生育一样,如果没有那个带头生育一胎的家庭,这个政策永远都只会是纸上数据。
中国传统文化中就缺乏对于个人至上思想的认可。中国人历来讲求“和合文化”,这是和西方个人主义、国家主义所完全不同的意识形态和行为取向。和合文化强调和而不同,它尊重差异,有包容性,追求的并非是单一的文化同质价值,而是和而不同的异质文化共存共荣。合是从,它反对矛盾对抗,有调和性,主张各方化干戈为玉帛,和睦相处、共同发展,而不是非此即彼的对抗冲突。因此,在这种文化土壤背景下,那些个人主义色彩浓厚,强调个人至高无上价值的人物是不会得到认可和推崇的,“孤胆英雄”自然就被边缘化了。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集体利益的重要性,这种集体主义价值取向是和儒家文化提倡的“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相吻合的。中国人历来以四海为家,天下为公。“家和万事兴”,“国富民才安”,是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信条。个人的一切都要服从于国家、集体的利益,个人利益是微不足道、可随时放弃的。与此相背而驰的,自然就是贬斥的对象了。
第三,中国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形成了宗法等级制度。这种制度不仅规范了人的行为方式和模式,也固化了人的思维取向。在这种制度下,人是依附于家族和国家的,人要忠于家长、忠于国君,一切都要在等级制度规则的约束下活动并发展。人的个性被禁锢,个人主义更是被看作是邪恶之源,是“天理”所不容许的。所以,孤胆英雄所持有的那种特立独行、不听从他人安排、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的理念和行为是被严重排斥的,是不可能受欢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