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收缺口有多大?
这个问题的核心是:现在税制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未来应该如何调整? 先说我的结论吧:我国的税制从总体上来说是非常合理的,但是存在区域之间、行业之间的不公平问题以及征管水平低导致的偷漏税问题;未来的改革应该聚焦在优化税收结构、加强税务治理上。
很多答主都列举了各种所谓的“税基宽广”的税种,其实这些都是“中性”的税种——即对经济运行没什么影响,为什么还要征收这些税?因为它们是“看得见的”,能够很好地满足财政收入的需求。然而我国现在面临的很多问题都是“非中立”的,比如区域经济发展失衡,一些产业过度增长导致的环境破坏,等等。对于这些“看得见”却不想看到的“恶果”,就需要加征“调节税”——这种税不一定非要增税,也可以减费。通过政府的手调平分配再分配的关系,这是公共财政的本质所在。
我认为目前的税制改革该做的主要有三件事:
一是继续完善增值税改革,深化营改增项目,逐步推进混合销售行为的纳税义务认定;
二是规范地方税收制度,解决目前地方税收权限过大又缺乏监管导致的地方乱征税现象;
三是构建现代税费制度,减少收费并逐步将些职能并入税务部门统一征收,降低社会管理成本。 现在很多人都在抱怨企业的税收负担重,但这只是表象,其实个人收入的税负也没有那么轻(个人所得税基本覆盖所有劳动所得),当前的重头在于企业间盈利的分配,也就是要在企业层面尤其是富余资本收益方面多下功夫。
税收缺口就是应缴未缴的税款,是国家应收的税收收入和实际税收收入之间的差额,它反映了税收征管的效率高低。税收收入是现代国家最主要的财政收入形式,税收的征收管理状况决定着政府可用于公共物品供给的资源总量,因此从“善治”的角度而言,有效的税收征管是政府的应尽之责。
由于存在偷逃骗税和税收征管不规范现象,各国都难以做到“应收尽收”,都不可避免会产生税收缺口。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税收征管不够完善,这些国家的税收缺口往往比较大。
根据蔡晓晴等人的研究,在1998—2012 年之间,中国各年度税收缺口的规模在2.4~6.4 万亿元之间波动,平均每年4 万亿元左右。这一结果的政策含义是,无论怎样提高税收征管效率,都不太可能使中国的政府收入在短期内出现翻番。
关于中国税收缺口问题,国际上最为经典的研究是迈克尔·普拉萨德教授2002 年在《政治学季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他根据官方统计数据测算出1994—1998年间中国的税收缺口平均为1450 亿元,约占GDP 的2% 和官方税收收入的8%。这个数字听起来似乎并不太大,但考虑到中国1994 年税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就是改变1978—1987 年中国税收收入占GDP 比重下降的局面,而税收收入在1998 年仅仅相当于GDP 的10.4%,因此这么大的税收缺口无疑对税收改革的成效形成了巨大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