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五行属性是什么?
在《易经》中,“天”、“地”、“水”、“火”、“山”(或“土”)与“风”、“泽”、“雷”、“艮”、“坎”等分别代表了不同的五行属性。这种划分方法叫作“天人感应”。 所谓“天人合一”就是大自然与人类社会处于相互感应的状态之中;而所谓的“天人感应”,是指自然界的变化(含天气、地理环境)和人自身的变化对于人类的影响而言的。
所以,如果以五行的属性来区分季节的话,应该这样说: 春木(少阳相火)夏火(老阳极热) 秋金(少阴相水)冬水(老阴极寒) 春夏生旺(生发繁荣)秋冬收藏(肃杀潜藏) 这样划分的好处在于把一年四季的变化和自然界的阴阳消长规律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 而如果按上述规则给五季分别定名的话,那么春季叫做“寅卯辰三月”,夏季叫做“巳午未三月”,秋季叫做“申酉戌九月”,冬季叫做“亥子丑十一月”,半年时间(夏至冬至春分秋分各分一半)叫做“戊己土日”。
当然,由于地球公转的原因,四季的长短会相差半个月,因此严格来说,农历的每一月都包含有阴历和阳历两个成分,不过对于一年来说,其变化可以忽略不计。 至于“干支纪年法”,其实就是在每年的首尾两端设立“立春”“大寒”作为年份的起始点和终止点,然后以这12个月(360天)的时间划分为“十二地支”,每一支5天,并用“天干”依次配合以示区别。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古人建立这套纪年体系的目的不是为了记录年份,而是为了观测太阳周年运动。因为一年实际上只有13个月(366天),这样每过两年多一天就要增加一个“闰月”。为了保持每一年的第一个节气与公历同步,必须将每年的第一天天干顺序向前推移,即如上面所述。这也是现在的农历大小月依据的原则——每逢新年增加的一天的那个月,该月的初一必须是新月,而且月亮必须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这是由于月球以椭圆形轨道运行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