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采用什么制度金融?
在现代货币理论(MMT)框架下,所有国家的金融制度都是中央银行信用体系。所谓“财政赤字货币化”其实是中央银行在资产负债表的记账方式而已——央行的资产端增加对政府债权的记录、负债端减少公众持有的货币余额。 这里需要简单科普一下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的会计基础。
商业银行是商业化的金融机构,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赚钱。因此它的一切业务都是在“盈利最大化”这个目标的指引下开展的。在这个前提下,任何一笔交易都要考虑两个问题:
1.它是否有助于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2.它是否有损于利润的最大化? 如果一笔交易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它就是有利可图的;如果一笔交易至少违反其中一个条件它就是亏损的。例如,当央行购买国债时,只要这笔交易是在中性利率附近,它就是盈利的;而如果央行把资金提供给缺钱的政府,让它用于发放债券,只要这笔交易的利息收入低于资金成本,它就是亏损的。 所以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看,它绝对不会因为央行“缺钱”就主动提出增加对央行的贷款需求。毕竟如果资金成本高于资金使用收益的话,商业银行自己会先亏钱。所以只有在利率低于法定准备金利率,或者说实际准备金收益率大于0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商业银行对央行的借款需求。
而相反的情况就是,一旦央行要收缩流动性,那么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它的最优策略就是减少甚至停止对央行的资金借贷。因为这时它可以以较低的成本从其他渠道融入资金,并借助时间的平滑作用逐渐偿还欠央行的债务,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 不过,尽管在商业银行的资金流动中,它总是倾向于首先选择低成本的资金来源渠道,但是,如果它面临的选择是无风险收益和风险之间的博弈,那么它的行为将变得较为复杂。这是因为,无风险收益率代表的是全社会无条件愿意承受的最高支付成本;而风险则是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商业银行一味追求最高收益,那么它就会冒险承担更高的风险以博取更多的预期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