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知道姓的五行?
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姓、氏,其实是有讲究的,并不是随便起的,而是按照《周礼》所记载的“士”的姓氏来起名字的。 《周礼·地官·司市》载:“凡交易,令比卖者,以物相贷;凡货鬻者,以其所得易其所乏。” 注云:“古之人各任其业以食息,故言交易。然则上古之时,惟物无文(通“纹”)饰,故言以物相贷;中古之时,人君明信,而百姓务农,故言货殖。”
郑玄注:“商贾,行买。” 贾,本义指买卖,与“工”“农”并列,属于百业之一,所以它和名字的关系应该不大。但是周代已经出现了“贾氏”,而且一直延续至今,可见姓里面含有一个“贾”字的情况是非常多的了。 “士”是贵族阶层,地位仅次于天子君王,相当于后来的文人、儒生。他们有自己的姓氏。
春秋战国及秦末汉初以后,世卿失势,一些有爵位的人家失去权力之后,社会地位下降,但仍然保持着自己的姓氏。汉朝实行推恩令后,王室子弟被封为列侯的不少,他们的封号就是他们的姓名,比如汉武帝刘彻弟弟名河阳侯,汉昭帝祖母号为长乐太后,这些姓氏后来都写入史书。 而一些没有封地的宗室成员及平民中的杰出人物,他们的姓名中也有可能会带上一个“士”或者“贾”字,用以表示自己的身份。如汉朝的司马迁,三国时的诸葛瑾等,名字中的“士”字,就是这样用的。
这种风气到了唐朝更为流行,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王勃本人在自传中说自己“幼属孤露,寡居幽忧。”他写的诗里提到自己姓“王”的名字时,就带上了两个“士”字。
宋朝以后,人们有了更多取名的选择,除了姓氏之外,还可以用字、号、斋名等等。所以姓中带有“士”“贾”二字的现象就越来越少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