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里北面属于什么?
五行的配属是有严格规定的,并非随意设定。《尚书·洪范》记述了箕子向商王武乙陈述的“五行”之说:“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日润下,火日炎上,木曰生发,金曰从革,土爰稼穑。”这里指出了五行的所属方位与性质。
后来战国齐国的阴阳家把这个理论运用到政治领域,认为王朝兴替、战争胜负都与五行有关联。他们给五行赋予了政治意义,使它们不仅具有了方位属性,而且有了颜色属性(“五色”说): “东方青属木,南方赤属火,西方白属金,北方黑属水,中央黄属土。”“春,木德,其色青;夏,火德,其色赤;季夏土德,其色黄;秋,金德,其色白;冬,水德,其色黑;中央土,其色黄。” (《吕氏春秋·谨听》) 这是根据时间顺序把五行的方位作了调整。而“五色”说的流行是将五行配以阴阳,用“阳木”、“阴木”、“阳火”、“阴火”……等术语来表示五行的运动状态,并由此派生出“五方”、“五时"等内容。
由于阴阳家的学说得到了秦朝皇室的支持,因此这套理论被汉代儒家继承下来,并成了官方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它影响到医学、历法甚至建筑布局等方面。
在汉代及以后的文学作品中经常可见到“五行”、“五方”、“五色”等相关概念,例如李陵的《答苏武书》中有“身既被刑,兄弟妻子流徙,幽而养病,愁气兼感,熏蒸脏毒。……天覆吾,地载吾,天地入吾胸中。胸中正,四海平,东南西北,唯我独尊。”这里的“胸中正,四海平”用的是“五行”说的格局;曹植的《周礼》注中说“五方,东西南北中。五种颜色,黄赤白青黑。”“五色”说又见于唐代卢照邻的《五悲文》之一“悲色”:“于是阴阳错缪,薄罚稠罗。火奔流而向方,血纵横而自刻。形骸坠于地,魂魄散而飘泊。昼为迷魂,夜作狂歌。……东邻忧而生疾,西舍惊而有殃。山崩川竭,血染枝伤。鬼曜星流,昼呜宵唱。上为霜露,下为冰霜。远结烟霞,高翔鸾凰。赤风飙起,白日飞扬。昏昏浩浩,灵灵荡荡。……故青为神经,黑为玄冥。……白为素女,黄为中宫。……朱者为丹,丹者红色……” 这样,五行的方位在汉唐时期基本固定了下来,一直延续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