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五行怎么来的?
这个“数”字,其实就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含义。 第一是“数字”的“数”,第二就是“五行”的“行”。 这里先说关于“数字”的“数”是什么。 这个问题很简单。我们先看看“数”在《说文》中的解释。 “数”部首为“示”,许慎认为“数”字的本义是大祭祀的意思。我们知道,上古时代,人们崇尚鬼神,所以有大祀、少祀之分。所谓大祀,是用来祭天祀祖的,少祀则是用来祭土地的。
那么这里的问题是,大祭祀为什么要有个数字限制呢? 这是因为,古人对神秘力量的崇拜还停留在“量变”的层面,还不能把握其“质变”的临界点。他们只能把这种力量看做是有一定“分量”的,而分量的大小是用数字来计算的。例如《汉书·郊祀志上》记载了一种叫作“五方帝”的神明,其中说到: “(汉武帝)乃立五方帝位,各以其色衣饰,青帝居东,以青为饰;赤帝处南,以赤为饰……” 这是用服饰的色彩来区分各个神明的“分量”,也就是表示每个神明都要占据一席之地,这就像今天举行婚礼时,新人在台上必须各站一边,否则就算僭越了。
而这种思想显然是来源于对自然界的现象的观察。《礼记·檀弓下》提到: “树德莫如敬,行礼莫如谨。敬则不懈,谨则不乱。”——这句话的意思是,想要树立德行,最好的方式是保持恭敬的态度,想要执行礼仪,最好的方式是一直谨慎。而保持恭敬和谨慎的态度,就需要有数量的限制了,否则变成敷衍了事,那就失去了意义。这就是“数字”的“数”的来源——它原来指的是一些具有神秘力量的实体。这些实体是可以量化计算,并且必须在一定的尺度之内才能有效运作。
再说“五行”的“行”又是什么意思呢? 这个问题也简单。“行”在古代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行动”,一个是“品行”。 我们这里谈论的是“五行”,所以就涉及“五行”中“行”的第一个含义——“行为”“动态”的“行”。也就是说,“金木水火土”这五类物质是具有某种行为的,我们可以理解为它们具有某种特性或者动能,这种属性是可以量化计算的。这就是为什么古代有人说“金能克木”,或者说“水能生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