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属于哪五行?
中医理论体系中,世界被分为阴阳五行两大系统,万物均能被归类到这两个大的系统之中,而人也不例外。 《黄帝内经》认为,人和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这个整体的规律是被阴阳五行所统领的。所以研究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可以指导人体规律的找寻;反过来,研究人体规律也可以为自然界提供参照。 在阴阳五行学说中,自然界可以被概括为“阳”和“阴”两个基本属性。其中,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分别对应着阳中的“阳”“半阳”“半阴”以及阴中的 “阳性” “半阴” “半阳”。 除了阴阳,五行则是描述自然界另一个基本的结构属性。它是指自然界的五种物质元素——木火土金水。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性质,如木的属性是生发,火的属性是宣发,土的属性是蓄养,金的属性是收敛,水的属性是滋润。这五个属性被看作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五种运动形式。
在临床上,医生们会根据这些阴阳五行的属性来给疾病分类。如在《伤寒论》里,太阳病就是阴阳范畴里的“阳”性病变,阳明病则为阳里面的“阳亢”,太阴病则是阴里的“阴性”病变等等。而在《金匮要略》里,风病则属木,热病则属火,湿病则属土等。
那么,为什么中医要把医学划分为阴阳两大部分,并把每一部分再分成若干小类呢?这样做是否有其科学道理呢? 答案是肯定的。在中医看来,由于人类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如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树,因此人类的生理功能应该有如大树的根、茎、叶、花、果那样是有层次结构的。这种层次结构应该在阴阳五行的范畴之内。只有在大自然的阳光雨露之下,这棵树才能健康茁壮地成长。同样,只有在阴阳五行的范围内,人的机体才能保持平衡和健康。否则便会发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