崧五行属什么?
1.“崧”字从山从松,本义指大松树,引申为高大的样子、高尚的样子,也泛指高山和山峰(如泰山、华山等等); 2.“嵩”字的本义也是大山或山的意思,后特指五岳中的中岳——河南郑州的嵩山。 3.两字的异体关系如下: 4.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崧”与“嵩”是同源词。而同源词通常有以下五种情况: (1)声韵相同而语序不同;(2)音变相近; (3)由同音字变为形近字; (4)由一词多义造成一个意义用同源词甲表示,另一个意义用同源词乙表示的现象;(5)在词义发展过程中,一个词的词义隐去,另一个词的词义分化出来成为这个词的一个新的义项。以上五条均适用于崧与嵩的关系,因而可以认为是同源词。 当然,既然两个字的本义都是小写字母sōng而不是大写的SHōNG,那么“崧”与“嵩”读音上的差异就不属于上面所说的任何一种了……但根据汉语的特点,同源词通常会保留一定的语音联系,比如甲骨文中“鹿”和“牟”就有相似的笔迹,而现代汉语中这两个字仍有一定相似度。
综上,“崧”和“嵩”应为同源词,但在现今的使用习惯上一般以“嵩”为正体,“崧”为俗体。 在古代,这个区别还是很明显的。比如《诗经·大雅·崧高》中有:“嵩高的树木啊……”其中的“嵩高”“崧高”显然是同一个意思,只是由于当时上下篇章的引用格式以及作者本人的书写习惯造成了异体现象的发生而已。 但到了现在,二者之间的差别已经变得不那么明显了。如果硬要区分的话,我认为可以这样理解它们各自的含义: “崧”有高大之意,它常用来形容山川,也可以用来代称山高;同时,它也带有褒义色彩,用于赞扬人或事物的高尚,如“圣朝荣之,拜尚书郎,时称‘三俊’焉”(《旧唐书•张荐传》)中的“三俊”便指的是李峤、崔融和苏味道三位才俊。 而“嵩”则侧重于山意,而且多是中岳嵩山的简称,不过它的贬义词色彩比较浓厚,如“嵩高惟峻”(《左传•襄公十一年》)中的“嵩高”便是一个比喻句,意思是中岳最高,用以讽刺郑国不能抵御晋军的进攻;杜甫《登楼》诗中也有一句“吴天万里尽云霄,唯见洞庭沙湖与石峰”,其中“石峰”则是中岳的另一种称呼——太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