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的小孩叫我什么?
长幼辈分分明是国人的传统礼仪。在有辈分差的人之间,称呼对方时,理应在名字或昵称前加上“叔叔”“阿姨”“伯伯”“大哥”“大姐”等称谓。
尽管现在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有些孩子甚至祖孙三代无隔辈近亲,使孩子们在称谓上缺少了相应的语言训练语境,不懂得怎么跟大人称兄道弟。但家长不能因此对孩子称呼长辈时的不当之处放任自流。
孩子跟大人称兄道弟,家长应该这样教:
1、从称呼家长开始
对长辈称呼不当,多是因为孩子对于长幼辈分不大理解所造成的。长辈与晚辈,实质上主要由年龄来作标准。家长可从教孩子称呼自己开始,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姓×,所以就叫爸爸/妈妈,如果你叫××,那就变成你的同辈朋友了。通过将家长同孩子的名字相提并论,使孩子对称呼的辈分有感性的认识。
2、建立对辈分差的认识
可从家里长辈开始,将孩子的称呼与大人实际年龄,联系在长辈跟自己比较或相互比较之间,让孩子对辈分差有进一步的理解。例如,告诉孩子:外公/外婆年纪比爷爷/奶奶要大,爷爷/奶奶又比爸爸妈妈大,爸爸妈妈再比××大,让其感受年龄的差异,并将此自然地导入称呼中去。同时,也可从孩子熟悉或常接触的亲戚或小朋友家长中,找到跟自己爸爸或妈妈年龄相仿或有大有小的人,教孩子称呼××叔叔/阿姨。
3、以小辈作比较
在孩子已能理解长幼辈分的基础上,也可将小辈(同辈)作一个比较,如××小朋友跟你一样,也是小朋友,所以××就叫××,如果叫什么叔叔阿姨,××就要生气了,而××叔叔/阿姨是大哥哥/大姐姐,所以就要这样叫。
4、以小故事,做强化
可讲一些相应的寓教于乐的小故事,让孩子明白长辈与晚辈,称呼上也是有不同,以作强化。
5、多加练习
家长要有意识地带孩子参加一些家族联谊活动,让孩子有更多称呼长辈的机会,在实践中增加称呼训练的频度与密度,使孩子逐步做到习惯成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