惢指什么生肖?

公憾函公憾函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个人理解: 惢,读作suǒ,本意是三心二意、心思不定。《说文》中解释为“忧也”,《广韵》中解释为“疑也”。这里引申为心里不安定。这个意思后来写作“怂”。 “心”指的是属相,古人认为的十二属相里与“心”有关的只有“虎”,所以为“寅”字。而“午”马与“未”羊,古代也认为是“心”的意象。如果以“心”来猜的话,应该是“寅”和“午”“未”。 但是这样解好像有点太宽泛了,不适合用来猜特指的“惢(suo)。”所以我们接着往下探索。

“六书”之中有“转注”一说。所谓“转注”就是两个字互相充当部首,用来表示其它的字。其中一部分就是这样组成的: 上面这些偏旁都是“心”字的变形或异体字,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下面都有“又”(手)。我们再看“惢”字: 是不是有“又”?答案是肯定的,因此可以断定“惢”字属于上述一组偏旁。这一组偏旁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下面的“又”(手)表示的是“实意”,而非“虚用”。所以从这一角度考虑,谜底应该跟“虎”有关。

我猜测“惢”字最早创作的形状应该像一只蹲着的老虎,但是中间一横可能代表老虎的头鬃。由于“心”在“虎”的上部不合适,所以把“心”换成“又”。这样的“惢”看起来就像是一只在思考的老虎了。 当然这仅仅是我的猜想而已。。。。。

解孟然解孟然优质答主

十二生肖属相最早源于中国,被一部分东亚国家借用为生肖。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随着历史的演变原本“惢”也是生肖之一,但是因古代不详注释,传讹而变为“猴”,因此有人认为生肖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惢、酉鸡、戌狗、亥猪。

“惢”这个汉字,在现代字典或者网上都查不到。在中华字海光盘上,可以找到这个汉字。汉字“惢”是由“神”和“申”构成,“神”是申的部首,惢的部首也是申,读申的平声“shen”,意思是上古神兽,后世申年所生的婴儿都叫“申惢”,因此申惢是古代人对申年出生的婴儿的雅称。用文字描述申惢的特征是上身如魁,下身似猿,能飞善跳,喜怒如人,通万物之情,有神变之能。申惢就是古代的申年生肖属相。汉代司马迁在《史记•殷本记》中,把申惢作为十二生肖之一,记录在《殷本记》里,并为申惢单独配有一幅神兽插图。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殷本记里申惢下面的行文“申生,肖之”被后世在传抄和刻印的时候,被理解为申属猴。于是“申惢”就被传讹为“申猴”,后世十二生肖中,申年生肖变成申猴。同时,司马迁《史记》中的申惢插图在《史记》中丢失,后世的字书也把“申惢”作为异体字给废除了。但“申惢”还有幸在《中华字海》光盘上可以找到“申惢”二字。生肖的出现是源于上古的12种动物,后来因为“惢”字难写、难念、难认,才逐渐被人用“猴子”的“猴”来代替。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