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几家银行?
从1978年到2013年,中国的银行业经历了4次改革进程。 第二次银行改革之前,我国银行业只有一家金融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其实它兼有财政和金融的双重职责)
1979年10月,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工商银行,办理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中国建设银行成立,专门承担基本建设投资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以及部分商业网点贷款等职能;中国农业银行成立,负责农村贷款的业务。这三家银行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初步形成。
到1984年底,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先后恢复营业并开办外汇业务,成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同时,中国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的政策行,代表国家进行国际结算和代理发行、代理兑付债券,并拥有自己的海外分支机构。
至此,我国形成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架构。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企业融资对于银行贷款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我国又陆续建立了多家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1995年,在原中国工商银行的基础上,分设了四家独立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即现在的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原属于中国人民银行的中央汇兑基金改为中国工商银行,专营外汇业务。
1996年,交通银行划归中央管理,被赋予外资银行、信托投资公司等金融业的经营资格,逐渐向股份制商业化转型。 1997年和1998年国家分别批准了光大集团和华夏银行上市申请,这标志着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开始走向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之后,我国金融领域的改革继续深化,市场机制的作用越来越重要。21世纪初以来,国家出台政策允许社会资本兴办金融机构,中小型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