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争办世界杯?
1950年的巴西世界杯,对于当时的巴西人来说是一场灾难。就在这届杯赛之前两年,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南美洲经济危机爆发,使原本就处于半封建状态的巴西社会更加动荡不安——大庄园主们把工人赶出土地;大批的城市贫民和无业游民流入乡村,又因无法生存而涌入城市。到40年代初,巴西有三分之二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在这种背景下举行的1950年巴西世界杯成了压垮巴西社会的最后一根稻草——比赛进行当中,因为球迷的疯狂和愤怒,导致大量观众死伤。最终这场比赛的结局是:在决赛中,东道主巴西队与乌拉圭队战成2比2平。按照赛事规则,两队需要在加时赛中决出胜负,但在随后的点球大战中,巴西门将维尼利亚扑出了乌拉圭队的两次点球,帮助东道主以7比6获胜夺冠…… 于是,“世界杯”就成为了一种象征——象征着混乱、暴力以及被压抑的人民的渴望。因此,尽管那届世界杯巴西输得那么惨,但民众却并没有责怪他们,而是给予了莫大的同情。 因为,人们知道这是为什么。
1985年,巴西政府决定申办1994年第16届世界杯足球赛。但是根据国际足联的规定,申请承办的国家和城市必须提供足够的资金作为保证,并承诺如果申请失败不向国际足联提出任何经济索赔。为此,负责申办的国家足协主席雅伊尔·卡多佐不惜四处借贷来凑足所需款项。但最终,巴西仍然以一票之差败给了美国。 一筹莫展之际,时任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出面相助——他在一次讲话中表示,法国应该为申办世界杯竭尽全力,即使不能得到主办权也不会有什么损失。结果不出所料,当其他竞争者纷纷退出角逐后,只剩下美国和法、德联合体两家,最后国际足联还是把主办权交给了美国。 当时,很多人都感到不解,因为按道理来说,法国的经济条件要远远优于美国,而且巴黎又是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为何会输给纽约呢?
直到有一天,一个名叫帕斯卡尔·卡瓦纳里的人来到《体育新闻》报社说想跟报社谈笔生意,才揭开了一段往事的真相——“我可以告诉你们密特朗总统的决定背后隐藏的秘密!1991年冬天,我在纽约的一家餐厅遇到了密特朗总统。他告诉我他想为法国赢得世界杯举办权而努力,问我如何能做到这一点……”原来,在帕斯卡尔·卡瓦纳里的建议下,为了获得国家银行的全力支持,国际足联主席阿维兰热亲自给密特朗打电话,表示只要他能借来1亿美元资助国际足联,就可以让法国取得主办权。密特朗当即一口答应并表示马上就会把钱送到。果然,当这笔钱到位之后,美国人的申办计划泡汤了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有钱好办事儿吧”。。。(摘自 《谁毁了巴西世界杯:政治、媒体与权力游戏》) 另外再介绍一部纪录片,叫做【The Game of Their Lives】。这部电影讲的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巴西球队,如何在战火纷飞之中,力克劲敌,赢得1950年世界杯冠军的故事.... 电影的开头是这样的—— “今天,全世界都在关注着一件大事:巴西人即将在马拉卡纳球场迎战他们的宿敌意大利。然而,对许多人而言,这一场比赛不仅是一个国家之间的较量,更是人类希望的一场决战。 此时此刻的巴西正处在内忧外患之中… …国内政局日益动荡,人民饥寒交迫忍无可忍,全国上下都迫切地希望能通过足球来缓解压力释放不满…” 这部片子的拍摄背景是2013年左右,由三个编剧共同完成的…...所以内容上虽然看起来有些老套,但是细节方面还是非常真实的~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