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生肖与猪相关?
“亥”字有“子猪”,即鼠;又有“丑牛”,即牛;还有“寅虎”,即虎;另外还有“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九种动物。 十二地支本源于中国古代先民的长期观察和实践所总结出的宇宙方位和节气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一套用来表示这些现象和规律的符号系统,这一系统被现代学者命名为“十二支”。它和今天的农历一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十二地支中,每个地支都代表一种动物,称为地支动物。这九个动物和十二生肖一样都在生活中真实存在,只不过和十二生肖的排序不同罢了。 下面再来说说这个问题——为什么有“子鼠、丑牛、寅虎……”而没用“未羊”呢?!这是因为古代中原地区气候温暖多雨,河流湖泊众多,适宜农耕。
人们主要的活动是从事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活动,因此对农业有关的动物特别敏感。而在“子、丑、寅”三阳之际正好对应的是“立春”“雨水”“惊蛰”三个节气,此时阳气上升,万物萌发;到了“辰”月则是春分清明之时,正是草木发芽、万物复苏的时候;“巳”月中春末夏初,花草茂盛;“午”月盛夏,烈日炎炎;“未”月立秋之后,天气渐渐转凉,但还没到结冰的季节,所以有“未羊”而无“未鼠”;“申”月白露秋分,金气渐盛,草叶枯黄,正是“猴”吃果子的时节;“酉”月深秋,“鸡”开始下蛋并且少食; “戌”月立冬,万物凋零,“犬”看家护院;“亥”月大雪冬至,“猪”开始进入睡眠等待明朝的新生命。
生肖属相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民俗中的重要表现形式。以十二种动物配十二地支而形成的生肖文化起源于战国时期,而生肖生肖的全称和十二种动物的排序是在南北朝时期才最终固定的。
生肖纪年法在形成过程中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其起源于图腾信仰,成型于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盛行于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下的传统数术。在长期的发展流变过程中,生肖文化已经涵盖了天文、纪时、哲学、传说、风俗、习俗、文学、艺术、医学历法等科学文化。生肖不仅融入了汉族的传统文化,更融合于中国56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中。
从古至今,生肖文化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广泛作用于生产、生活、建筑、文学、医术、历法、民俗、民俗、祭祀等,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淀了独特的东方文化气质,在民众的心目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世界民俗文化中占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生肖文化在古代的朝鲜半岛、日本及东南亚一些地区都有流传。如今,生肖文化已逐渐成为中国同世界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交流的符号之一,在弘扬中国文化方面起着独特的纽带作用。
猪年
在中国人十二生肖中,猪的地位不算高。不过和猪有关的中文成语,大多是褒奖的。一猪生九崽,连母十个强。这是赞扬母亲教子有方:金猪归户。象征家庭致富;龙门阵打猪儿。形容阵势坚强……
关于猪年的吉祥话,在中国各地的方言或土语中,大多听不懂。在广州话中,却很好懂,而且十分得体。如:金生水,猪年旺,行好运,大兴旺。猪年到了,你是否准备好如何迎接猪年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