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山为什么给上海?

西凡采西凡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洋山”的来历和上海开埠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它与苏州也有一段千丝万缕的联系。 明朝中后期,苏州、松江等地经济发展迅速,已成为江南财赋重地。但这样的繁华却引来了朝廷的忧虑。因为这些地方的繁荣主要得益于手工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而这两项产业又是朝廷最担心被民间掌握的产业。于是从嘉靖二十七年(1548)开始,朝廷在苏州南部和松江一带陆续设立了“官办”纱绢局、矿课局和煮海为盐局等,企图完全控制这些地方的经济命脉。

然而,这种官办企业效率低下,无法与民争利,加上经营不善,到明末已是负债累累。清康熙初年,两淮盐政李树桂上奏朝廷,提出将两淮池盐改为滩盐,让商民入股,以资鼓励。这个建议很快得到了朝廷的批准并迅速实施。由商民出资凿池堆堤,利用自然条件晒制海盐,每石食盐按一定比例上缴税银。这样的做法大大促进了江南地区盐业生产,所产食盐除供本地消费外,还远销北方及蒙古地区。

不过,朝廷并非完全放任自流,他们通过设置总商、巡盐御史等方式对这项产业加以监管和控制。在松江府城(今上海市松江区)设总商,管辖江苏、浙江两省的盐业生意;在每座码头设立一个“司亭”,选商人中的“士子”担任司亭,负责日常监督;在每袋食盐中夹带一枚纸片,写明产地、成分、重量、价银等信息,上交后由相关部门核对查验。

除了掌握经济命脉之外,盐业税收曾是明代一项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据史料记载,明朝每年光盐税就高达200多万两白银,占全国财政收入的3%强。 到了清朝,实行的是督销制度,也就是由地方官监督销售,卖多少决定买多少,实际上是由地方政府掌控了销售手段。同时,为了防止私贩,规定食盐一律集中装载,由官方颁发专营牌照,允许商贩贩卖,但是必须凭照批发,不得零售,且价格由官方订价。

事实上,这种由官方垄断市场的方法的确起到了遏制走私的作用,保证了朝廷对这一重要物资的控制权。但到了嘉庆道光年间,这种专卖体制开始恶化,腐败问题凸显。有资料显示,当时有3/4的食盐利润被各级官员侵蚀,真正到达生产者的手里不到1/4。 为了谋求利益,一些地方官员甚至不惜血本,以低价购进,高价售出,赔本赚吆喝的方式大肆倒卖,以致于出现了“官卖盐值,亏空帑金,如常例输纳,即所征之数,亦不足抵补”的荒唐局面。

荣学铃荣学铃优质答主

我并不是为政府洗白,其次也不是为了歌颂国家,我只是就事论事谈看法。 1275年,在南宋灭亡前夕,“嘉定十三州”中的两浙东路和两浙西路的辖地在今天的浙江北部和江苏南部地区被蒙古军攻破后并入江浙行省;而今天的上海市境则在元朝属于江南行的路之一(另两条是苏州路和松江府路),当时的上海县隶属于松江府,即现在的松江县所在地。直到明朝永乐年间才从松江府分出,独立设置上海县并划归太仓州直隶南京。 之所以说这么多是为了说明一件事——公元1368年到公元1409年的这段时期内,上海的管辖权是由两浙东路到松江府再到上海县的三级官署交替管理,而在明代中叶以前没有所谓的“江苏省”这一概念。也就是说这个时期的上海并不包括今天的苏南浙北一带的地区在内,而是属于南方。所以今天把上海看作一个地理上的整体是不正确的。事实上这时的上海全境都属于长江以南地区的范围。因此当时称海外的东印度群岛为“南洋”而不是我们今天用的“东南亚”一词。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