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生肖有文化?
猪! 《五杂俎》记载:“豕,字乃家之主,家之本也;亥者,核也,肉中核也。” 《礼记·玉藻》曰:“天子祭社稷、先秦之尊,诸侯祭土神”。 郑玄注曰:“水王谓之宗,土王谓之祖”…… “故周祭社稷,亦如祭天地之坛,而主室也。” 周礼即是以社稷为家的象征,而猪则是祭祀中的大主角。 《周礼·地官·司巫》载:“若国大旱,则帅巫而肆祀,以祈雨泽焉……若国有大灾,则以巫用事,祀五帝百神。” 大旱时候要用猪祭祀土地神求雨,天灾的时候也要用猪祭祀诸神。 至于春秋战国时代的祭祀就更多了,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等必备猪头祭品。 到汉代,猪祭祀在官方仪式中依然重要。《汉书·郊祀志上》载:“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者五行。” 王充的《论衡·祀仪》中也提到了汉代的一种祭祀习俗——“太牢祭祀”,即用牛、羊、猪三牲作为祭品。这种“太牢祭祀”可能是一种群祀,也就是将许多神灵一起祭祀。
晋代以后,官方礼仪中的猪祭逐渐被兔祭取代。《周礼》所述“君执圭瓒,宗执茅瓒,大夫执蒲杖,士执苇束”。 到了唐代,民间也有“二月二,龙抬头;五月五日午,朱标赐白虎”的俗谚,说明唐时仍以猪为祭品之一。但唐代以后的文献中,常见“羊头酒”、“猪头酒”等称呼,显然民间已经普遍用猪头代替猪了。宋朝的苏轼有“猪肉如西瓜大,价贱如萝卜”的诗句,可见宋元时期民间已普遍食用猪肉。
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记载了多种烹制猪肉的方法,可见当时肉食以猪肉为主。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卷六十四》中说:“猪蹄能通血脉,填骨髓,补虚劳,疗脚弱。” 清代袁枚的《随园食单·酱肉》中介绍了做酱肉的方法,清人蒋益澧的《杨梅馆诗钞·卷三》中有诗云“熟煮西瓜甜如水,新蒸栗粉臭如葱”,说明清人也有吃熟西瓜和蒸熟栗子的情况。